第150章 无霜(2 / 2)

果然,那孩子无论是学文还是习武,样样都不落于人后,尤其是对武学一道,简直可以说一点就通。

等那孩子长到八岁之时,正德皇帝驾崩却身后无有子嗣,依照“兄终弟及”的古训,这天大的好事落到了兴献王朱厚熜的头上,也就是如今的嘉靖皇帝。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厚熜要到京城当皇帝去了,整个兴献王府这帮老人自然也都是要跟过去的。

于是,老太监就带着那八岁大的孩子北上京师,却并没有将其带入皇宫,而是在南城一处顶不起眼的地方买下了半条街。

表面上看着无甚特别,可那半天街已经被深度改造,其中更是豢养了不少武林好手和有天赋的孤儿。

当然了,这件事情老太监并没有瞒着嘉靖皇帝,甚至还亲自陪着皇帝陛下过去散心过几次。

比起东厂衙门来,南城那条并不起眼的半条街,才更像是东厂的核心所在,只是鲜为人知而已。

从兴献王摇身一变成为一国之君,身边其他人同样也水涨船高,老太监的地位更是非寻常人可比,大内的武学收藏几乎成了老太监的私产。

如此十数年,原本就有着一流顶尖修为的老太监,身上的功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

十年前,老太监暗自离开京师,到武当山“拜会”了一次武当第一高手冲虚道长。

五年前,老太监又一次偷偷离京,在嵩山少林总院同当今武林公认的第一高手方正大师“切磋”了一番。

没人知道这两场的比试结果如何,老太监没有对外宣扬,武当和少林同样也没有说。

只是从那两场比试之后,东厂的势力开始真正的膨胀起来,甚至江湖中有不少成名人物也跟东厂暗通款曲。

当年的那个孩子,一直就住在南城那半条街之内。

其中有一个占地十余亩的深宅,高墙大院,门口安排了四名二流武者守门,暗中更不知有多少好手在护卫着。

那处深宅只有老太监能够进出自如,其他人除非有老太监签发的令箭,否则一律会被拒之门外,甚至锁拿拷问。

深宅之中,就是那孩子的“闭关”之所。

从十四岁开始,那孩子已经不再学文,而是被老太监传授了不少大内秘传,守着大内府库,固本培元、拓展经络的天材地宝更是不会缺少。

因此,当那孩子刚刚十八岁之时,武功修为就突破到了一流境界,简直就是被药物和武学秘籍给生生喂出来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唯一让老太监觉得美中不足的,就是那孩子太过......孤僻,成了习武最大的爱好就是......发呆。

老太监不止一次问过那孩子的姓名和来历,只可惜一问到这些,那孩子就双手抱头,直说头疼!

后来,经过太医诊断之后,确诊为脑部受到撞击,兴许是对某些事情丧失了记忆,或可称之为“离魂症”。

这样的病症,就连德高望重的太医院院正也束手无策,只能宽慰了寥寥数语,说是好好静养,说不定哪天就能恢复记忆了。

好在孩子的年龄并不算大,六七岁而已,即便将来恢复了记忆,又能记得多少事情呢?

明明应该是满院撒欢的年龄,却比寻常成年人都要安静,有时候坐在那里发呆,一坐就是两三个时辰,吓得一众丫鬟和小厮都不敢靠得太近。

看着那阴沉的小脸,还真有点“冷若冰霜”的感觉,就连老太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也总不能没一个名字吧?

于是,老太监就给那孩子取了一个“霜”字,更是在前边加了一个“无”,“无霜”二字不仅契合了那孩子的气质,更是包含了老太监对那孩子的期许。

老太监默认无霜为他真正的义子,这一点就连嘉靖皇帝都是知道的,为此又是赐下不少的赏赐。

唯一不知情,或者说,老太监觉得不知情的,反而是无霜本人。

老太监没有当着无霜的面告诉他,不知为何,武功卓绝且位高权重的老太监,却偏偏觉得若是将此事告知了那孩子,他一定会被......刺激到的。

于是乎,南城那半条街里的核心成员,都知道厂公大人的义子无霜公子住在那座深宅之内,整个东厂的人也知道厂公大人膝下有一位神秘的无霜公子,却甚少有人见过无霜公子的面。

......

“呵呵,好了,难得你对无霜那小子这般上心,其实他也算小九的一个良配,只是那孩子的性子太......清冷了一些。”

对于老太监的义子无霜,嘉靖皇帝自然是见过的,对其样貌、武功更是赞不绝口,唯一让嘉靖皇帝略微不喜的,就是无霜的性子。

“多谢陛下对无霜的看重,这几年他没少到江湖上走动,性子也慢慢有所缓和,只是不太喜欢与人交往而已。”

“至于说九公主......无霜恐怕是没那个福分。他不喜欢抛头露面,在江湖上也有不少时日,愣是没闯下什么名声。”

提起自己的义子,老太监心中可谓五味杂陈。

当无霜的武功突破一流境界之后,老太监就不再苛求他的课业,甚至将他“赶”出深宅,到江湖上好生历练一番。

虽说东厂搜罗了黑白两道不少好少,他们在平常也不乏给提供无霜“陪练”的机会,不仅仅是比武,就连暗杀、下毒之类的都有。

那是老太监对无霜的磨练,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地促其成长呢?

可是,陪练终究只是陪练,比起真正的江湖来相去甚远,这才有了老太监的“狠心”之举。

“呵呵,你们两个都是武学精深之人,尤其是你这个东厂的厂公,你们还在乎江湖上的那点名望吗?”

嘉靖自从成了“道君皇帝”之后,对于江湖上的事情倒是越来越感兴趣,这也是他愿意“纵然”九公主的原因之一。

“嘿嘿,少年人嘛,总是暮气沉沉的有什么好,老奴都有些后悔,当初为何要给他取名为‘霜’了。”

嘴里说着后悔的话,脸上却堆满了笑容,仿佛看到了他最中意的那位义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