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开业的前三天,他都是在店里帮着忙活的。
有了第一天的活动宣传,这两天过来选书看的人很多。
直到26号,他才又去了拆迁区。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去,8月7号这天中午,常顺正在餐馆吃着午饭,住在SJ区泗经镇那边的吴师傅打了电话,让他过去买东西。
吴师傅就是那位买了他金属探测器的那个师傅。
当然,也不能说是买,毕竟对方没有真正的花钱,当初那个机器,是作价8900元进行购物抵扣。
对方售卖东西,吃过午饭,他就开车直接去了那边。
几个月不见,估计吴师傅弄到的东西不少。
常顺是从Yp区开车过去的,用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才到地方。
期间他停车去银行取了一些钱。
怕对方东西多,他直接取了5万块,加上之前手里带着的现金,有六万五左右。
“吴师傅,机器用着怎样?”
见面打招呼时,他没有急着提看货的事情。
“还行!要是用着不好,我不就天天打你电话了吗?”
对方笑着回道。
“这倒也是,你不打电话,那你肯定是闷声发大财了!”
常顺也笑了起来。
“弄点辛苦钱吧!说实话,拿着机器出去一番操作下来,又是挖又是探的,那是真的累,比我以前在外面工地当小工都累得多!”
吴师傅这话说的他相信。
别看探宝拿着个机器好像很轻松的样子,你弄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是挖出来的,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一步步的脚印,那些都要付出自己的体力。
有些人白天出去寻找,风里雨里,也是很辛苦的。
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当然,辛苦是辛苦,但那种未知、发现物品时的激动心情,却是一种动力,激励着广大的探友,寻宝爱好者不畏劳苦。
“那要你放弃寻宝,回去做小工,你去不去?”
顺着对方所说的话,他故意说了一句。
“好马不吃回头草!辛苦是辛苦了点,但那种自由、那种快乐是当小工不能比的。”
说完,他就向房子里面走去。
常顺跟在了他的身后。
刚才两人是在外面见面。
因为提前电话联系过,所以吴师傅已经把要出售的物品都准备好了。
这些东西有:
古币(铜钱、铜元),银锭、碎银,银元,银饰品,铜器、杂件,陶器、瓷器、陶瓷器、其它非金属类物品等。
吴师傅把它们进行了分类。
其中铜钱有134斤,大钱、花钱被其单独选了出来。
大钱有几枚咸丰元宝当百、咸丰重宝当五十,大观通宝折十,天启通宝背十一两。
花钱有两枚:
一枚是常见的山鬼八卦纹花钱,另外一枚是“金玉满堂、长命富贵”背“鹿桃”花钱。
在选出来的大钱里,还有一枚“契刀五百”。
契刀五百是西汉王莽时期铸造的钱币。
这种钱币上面部分是一般铜钱的样式,。
据说“一刀平五千”更加高级,采用了“错金工艺”,在“一刀”二字上嵌入了黄金。
“一刀平五千”很稀少,价值很大,那种钱币,他目前还没有见过。
对于喜欢收藏古币的人来说,金错刀“一刀平五千”是很多人想要收藏的。
契刀五百制作的数量要多很多,也没有错金工艺,档次低了不少,但也是稀少钱币。
没有发现窖藏,不过也有少量的筒子。
那些零散的铜钱,年份不同,里面肯定也有少量稍微值钱些的钱币。
铜元有31斤,清朝、民国时期的都有。
对于这些,他只是简单看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