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生,二回熟。
有过一次经验后,之后的事,便是水到渠成。
临近傍晚,何雨弦他们已经准备着手把第二车原煤推出来了。
“这采煤的活儿,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嘛……”
差点忘了,这个时代的人,是最能吃苦的一代。
无他,唯有信念尔。
如此高强度的作业,若是何雨弦没有这一身强悍的修为外加一点点小挂,说实话,他肯定坚持不下来。
最起码他现在一点也笑不出来。
而其他人哪怕累的胳膊腿儿直打摆子,脸上依旧能洋溢出灿烂微笑。
这就是差距。
……
“一组再采煤1.5吨!”
如今,全国上下一致赶产增量,做大做强。
而若想增加产量,还有什么方法比直接从数据上做文章来的快的吗?
什么加班加点连轴转,什么增加人手扩大生产,都不如记录员手里这支笔杆子来的干脆、实用!
1410毫米型号米轨道矿车,荷载0.8~1吨,加高以后荷载达到令人的1.3~1.5吨。
这年头也没有地秤,装多装少,全凭记录员凭经验估计。
这满满一车,装的挂尖直往下掉渣,按最高运输量记录,不过份吧?
包括何雨弦他们之前运出来的那一车,因为脱轨撒了不少,不也照样是按1.1吨记录。
事实上,哪怕有地秤称量,装载量和卸车量也是存在有一定误差的。
数额还不少。
因为矿车长期超载使用,车斗内壁残留的焦油煤垢层早已被挤压成类似石块一样的硬质层,厚达十多毫米。
人多车少,轨道矿车一直处于繁忙使用状态,哪有时间去清理残留在车斗内的煤垢层。
就这么说吧,每次清理车斗,最低能也能敲下来二百斤的煤垢。
一趟二百斤,十趟就一吨,算去吧……
但不管怎么样,运输量多了,拉煤的高兴,计数的高兴,上边也高兴。
双赢……不,这是三赢。
真是赢麻了……
这么会工夫就完成了2.6吨的开采量,虽说与原定定下的单日最低五吨的开采量还差了很多,但是别忘了他们今天只干了两个半小时的活。
要知道,直到现在记录员本上,属于本次支援建设队伍的那一页,可就仅有寥寥几笔。
其他小组,运输量最多的也不过一吨多。
有不少小组,直到现在都没能拉出来哪怕半车煤。
照着他们小组现在这个运输量算,别说一天五吨,一天十吨不也是手拿把掐?
采的越多越光荣,估计等完成这次支援建设任务,劳动楷模奖章肯定是少不了了。
一想到可以在全体师生,乃至大广场上被嘉奖,有些人眼里的光都快迸出来了。
直刺的何雨弦暂避锋芒,不敢与之直视。
累?
只有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才会觉得累!
李秀兰振臂一挥,大声喊起口号,“同学们,走!咱们进去继续挖,争取在天黑时再拉一车出来。”
说着,当先一步推着卸完煤的矿车向矿洞的方向推去。
重车她推不动,但空车嘛,咬咬牙,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