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54章 第 54 章 二合一(启航出发、抵达……

第54章 第 54 章 二合一(启航出发、抵达……(2 / 2)

看着对面汤承武无辜的眼神,朱大龙只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多那么一句嘴,瞬间也觉得自己错了,就是啊,问啥问,人家爱乐啥乐啥。

他悲痛的捂住胸口,转头想去找自己哥哥去玩儿,不想和这对姐弟待在一块儿了。

可是人太多,动不了,只得痛定思痛,发誓再也不多嘴不多问,继续待在这队姐弟边上。

-

(二)抵达金陵//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窝在船舱里过。

只有憋得实在忍不住了,才会踩着人堆挤出去方便一下。

其余时间,大都是没有动弹。

至于吃喝,则啃的是干粮,喝的是水袋里的水。

中间只派了人下去补充过几次粮食和淡水,还都没走远,就在渡口沿岸。

开始的坐船新奇感过去后,众人心里就急切盼着能早点到了。

尤其是有时候船随着风浪晃荡,不少人都开始晕船。

当船只在水面上行驶时,内耳感受器官会感受到不同的水流和摇晃,从而刺激大脑,导致晕眩。

尤其船舱中空气不流通,更是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和恶心。

尽管抹了陶大夫给的什么风油精,清醒了一些,但还是想着赶紧能下船出去透透气。

至于风油精,还是陶秋菊机智,想着出门在外估计经常会有恶心的症状,所以早早就买了薄荷、樟脑等物,自己制作了原始版的风油精,用小竹管子装着,时不时拿出来闻一下,具有清凉、镇痛、提神等作用。

只可惜准备得不多,直到竹管的风油精快要涂抹光了,以及牛皮袋里面的水再次快喝光了,在众人急切的心情中,这船才终于快要抵达了。

随着外面王老板大声吆喝着说“快要到了”的声音传来,船舱中众人不由得一阵高兴。

只汤小米,竟然升起了一股近乡情怯的情绪。

实在是金陵,或者说南京,在她心目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

那厚重的历史感,让每一个历史爱好者都为之心折。

在现代的时候,她更是没少去过南京现场游玩考古。

没想到自己现如今竟然能够身临千年之前的这座古都,哪怕不是它最繁华的时候,也是觉得心情激动。

这是之前在沛县的时候都没有过的感受,毕竟沛县她在现代的时候没有去过现场。

而现在,则只觉得是归乡一般,随着家乡越来越近,升起来浓浓的胆怯心境。

不知道是因为离开太久,担心会对这里的变化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还是因为古今的自己仿佛有了一种面对面的感觉,对自己的身份和归属产生疑问。

抑或是两种都有,她一时都分不清楚了。

可是不管她心情如何,在王老板和船夫们的努力下,船越来越靠近金陵渡口。

随着“嘭!”的一声响动,巨大的晃动中,族人们瞬间都被甩得歪倒在地,船停靠岸边了。

王老板及其手下麻利地抛了锚,停稳船之后就一把跳了下去。

迅速锁好链条,就搭了板子,让汤氏众人赶紧下船。

大家从东倒西歪中恢复身形,赶紧站起来,拿着随身的小包袱,依次往船下去。

汤大强则赶带着一群兄弟去后面船尾处取了大件一点的行李,大都是之前买的粮食,全部塞在船尾的

上船之前,大家把别的行李物件大都处置了,只这粮食大家舍不得卖,觉得带着安心一点,于是便都塞在了船尾。

王老板抗议无效,看在二百两的船资份上,只得默许。

而这时他们去后面取粮食,其余族人们则一次率先下了船。

几个青壮走在最前面,一把跳下去后,然后便扶着后面的族人们,顺利走过晃动的木板下到地上。

汤承武抱着小弟弟走在前面,汤小米和另外两个弟弟则紧跟着在后面,依次下了船。

踩到地面的那一刻,只觉得一阵不适应。

不仅他们,族人们大都如此。

当船只靠岸时,从摇晃t的状态中突然恢复平稳,尤其是视觉和平衡感受器官之间的信息再次出现矛盾,很可能导致不适应的感觉。

不过没给大家太多适应时间,船夫们就一个劲儿催促大家赶紧下船。

边上扶人的汤显甲不由得狠狠瞪过去,责怪之意非常明显,“哪里有这样急着把人赶下船的,没见着都是老人和小孩嘛!”他大声斥责道。

他本来气势就挺凶的,此时还刻意凶恶了一点,刚还催促的船夫讪讪不敢直视他。

王老板赶紧过来打圆场,“哎呀,消消气,消消气!真的不是催你们,我们今天又不急着离开,不在乎你们多耽误一下。

“主要是我这船夫好话不会说,他是想让你们赶紧去找衙门办理身份文书,此时天色还早,应该还能办,这边挺欢迎外地人的,早点办下来就能早点安心。”他又补充道。

一边的船夫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是这个意思。

汤氏众人这才消气,一想确实如此,还是得早点落户心里才能更安。

因此不由得下船的速度快了起来,眩晕感重的几个,都自觉赶紧闪到两边,免得堵住后面的路。

而最前面打头的人,正是汤显祖十个堂兄弟。

扶着的竟然还有汤望河和汤望同,显然两位族长,已经忍不住去看这传说中的金陵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不只他们,其余人纷纷仰起头,尽量往前面城门方向看去。

汤小米也是赶紧翘首去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整个金陵城背后的山峦。

果然东面有高山,是著名的钟山也被称为紫金山,北边有玄武湖,南边有秦淮河。

而此时她们正是从秦淮河上下来的。

再走近一点,便远远能看到高高的城墙,颇有气势的耸立在山峦之下。

可见这座城池,虽然受到隋朝摧毁以及后面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但是城墙相对还是完整的。

她不由得加快脚步,想要再看清楚一点。

只是再快,从渡口过去也得走了十多分钟。

终于走近,擡头望去,只见城墙高大而坚固,砖石的质地透露出岁月的痕迹。

看着城墙上的箭楼和瞭望台,她不由联想到这里经历的战火硝烟。

再看着城墙下的护城河,不由得又联想到这里曾经有过的水深火热。

不过再定睛细看,又会发现眼前这座城,的确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没落。

只因为,细看便发现,城墙上的砖石已经被风雨侵蚀得斑驳脱落,露出了内部的黄土。

而城墙上的瞭望台也已经破败不堪,只能看到一片狼藉。

至于城墙下的护城河已经干涸,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土地。

不管如何,总算是到了,外面已经看到了,至于内里如何,进去一看便知。

因此众人没有多驻足观看,只心情激动地沿着还算平整的官道往里走去。

走过护城河,看清楚城门上大大的“聚宝门”三个字。

识字的人不由得念出声,大家不由得一阵点赞,觉得这个名字取得好。

到了城门下,竟然发现诺大的城门楼子下,竟然只有十来个官兵把守。

而进去城里的人,除了他们这一行,再没有别人。

见着这么多人一下子来,守城的官兵们反而吃了一惊,实在是稀罕事,这金陵城门竟然还能一次性进这么多人。

几人不禁交头接耳了一番,估计是在商量查验的章程。

到底是想着城内没什么值得惦记的,就一些破房子和破楼子,便大手一挥,随便了人进去。

汤氏众人依次进了城,沿着主道就往前走去,只见脚下的路还算平整,全都是铺设的石条。

只是估计年代久远,且走的人较少,石头上竟然全都是青苔和杂草。

转头四顾,果然没见到什么人,两边的铺子,好多都是破败的。

不过隐约能听到后面有说话声和叮铃哐当的敲击声传出来,显然是有人在里面施工建筑,估计就是王老板他们所说的建城池了。

而此时里面有人听到外面的响动,跑出来一看,不禁也是大吃一惊。

没想到沿着城门过来的街道上,竟然全都站满了人,一眼看上去竟然有上千人之众的样子。

一个老者走上前来,向同样年纪不轻的两位族长问道,“敢问,你们这是从哪里来,怎么人数如此众多。”

两位族长没有隐瞒,只说自己一族从北方逃难而来,来这金陵城里讨个生活。

那问话的老者,和他身后几个年轻人,听了这话,见他们确实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竟然是从北方逃难而来的,不知道得吃了多少苦哟,纷纷面露同情。

汤望河没有多耽误,只问着衙门如何走。

老人和他身后众人,则是热情地给他们指了路,嘴里纷纷说道,“你们来金陵算是来对了!这里真的挺好谋生的,别人都不来,那是他们不知道,这里真的挺好的,你们前去,这条主路的尽头处就是衙门,报了身份信息,自然有人给你们落户。”

原来现如今城里的人,大都是陆续从外地迁过来的,大家都是外地人,所以相互之间就挺友善的。

见了他们的态度,并听了他们的话,汤氏众人不由得一喜,快速朝前面走去。

果然,走了不一会儿,就见着了一座官衙样式的建筑伫立在眼前。

只是和巍峨的城墙颇为不符,这官衙小得很,竟然比沛县的都还小。

不过此时顾不得小不小的问题了,大部队在外面的平地处站好,三位族长及汤大强等人作为代表,赶紧就朝了官衙里面走去。

在大家翘首以盼中,这一行人竟然争吵着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