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75章 第 75 章 二合一(试水、卖菜队)……

第75章 第 75 章 二合一(试水、卖菜队)……(1 / 2)

第75章第75章二合一(试水、卖菜队)……

(一)试水//

金陵城外,小清凉山下。

沿河布置的六架筒车,正昼夜不停地旋转着。

当水流进入筒车时,筒车的底部会打开,让水流出来,然后筒车会自动翻转,再次装满水。

如此反复,将河水引入到高处的田地里,使得汤氏族人们最早种下去的大片的庄稼和药材,得以灌溉生长。

虽是新开出来的荒地肥力有限,但因为照料得精细,俱是长得不错。

尤其是其中占地面积颇大的葵菜,均已经成熟,叶片大而繁茂,呈心形或掌状深裂,产量喜人。

远远看去淡绿色一大片,很一幅“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美景。

不过汤氏族人们压根儿没关注到这景致美不美,只心心念念想着这么多该如何去吃。

葵菜是当下的主流蔬菜,可食用部分是叶片和菜梗,可以清炒或煮粥,吃起来嫩滑爽口。

此外这葵菜,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咳平喘的功效。并且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

所以当初陶秋菊还在的时候,就力荐大家种这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且营养价值丰富的葵菜。

只是族人们没有控制住,一不小心种多了。

现在长势很好,吃起来也确实不错,唯一发愁的,便是吃不赢。

实在是这葵菜的成熟速度太快,食用速度跟不上。

近来全族的陶锅里,蒸的、煮的、炒的,单吃的、混吃的,全是葵菜。

而营地后面,更是直接腌了五大缸的葵酸菜。

就这样都还摘不赢,每天都有好多长得过老,不仅颜色发黄,口感也不好了。

两位族长日日都要去葵菜园那边转悠下,看着老去的葵菜,不禁心疼。

思来想去,最终叫来了一些族人,准备拉一些去南城那边试水卖一卖。

“你们坐船去,快去快回,要是不好卖的话,就早点回来。”汤望同对汤显祖和汤显乙交待道。

汤显祖点点头,心里却不是很乐观,只觉得就是个菜叶子,谁会花钱买啊,纯属是应付两位族长的要求,没抱希望地过去试一下。

到时候卖不出去,两位族长自然就死心了,最多不过白跑两趟罢了,没什么别的损失。

好在现在他们族里有了船,过去一趟倒是快捷。

这船还是当初汤大强买来,想着每日来回做工用的旧船,他没来得及修就t离开去扬州了。

还是汤显正琢磨了好多天,修修补补好一番,才终于又能下水。

试了下行驶效果还不错,现在族里有人要来回金陵城和清凉山,就都是坐船的。

而这次卖菜,便同样是打算让他们划船去。

沿着山下的清凉河,一路南下,在定淮门不远处就能拐进入秦淮河。然后再沿着秦淮河一路南下,就能直接到南城门了。

从小清凉山到南城门,原本走路得将近四个时辰,现如今有了船,时间大大缩短到了半个时辰,因此两位族长才兴起了去南城卖葵菜的念头。

只是这第一次去,汤显祖和汤显乙商量了一番,最终只决定带了两筐。

摘好后装好,放在了船尾,就向南城驶去。

一路顺风顺水,半个时辰后,就顺利赶到了金陵城南门渡口处。

两人锁好船,挑着两筐菜,赶紧就向南城门走去。

此时城外的生机还没恢复,整个渡口和进城的一路上,都没有遇见什么人。

而进去的城门更是直接紧闭,压根儿没有人进出。

幸好两人之前因为要北上去徐州,在县衙待过两天,和不少衙役都认识。

这些守门的衙役很快就看清了来人,想到上次过来取东西的徐家官兵可是亲口交代,说汤氏家族这边有什么事情要多照顾点,于是没有为难他们,都放了进去。

两人从小侧门进了城之后,才发现城内的人□□动要稍微多一些。

因为金陵城这边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大家不再一味闷在家里,时不时会出来走动一下。

但城门边的集市上,大部分铺子都没有开门,因为库存已经卖光,没地儿去进货,只县衙开的几个粮食杂货铺子还开着。

小徐县令想办法从扬州之外的其它州县,调来了很大一批粮食,基本能够满足城内众人的需要,所以就这几家铺子日日都还开着。

两人走过这几家粮食铺子,找了一个靠边的空地方坐下,摆地摊卖起菜来。

没想到,这一摆,竟然卖得还不错。

不少出来透气转悠的人,看到了他们前面放着的竹筐,都会过来瞅一眼。

看清楚是葵菜,问清楚价格,确认只要一文钱一小把,顺手都会买几把回去。

南城人之前做工积蓄都不少,手里有钱花起来就还算舍得,花几文钱买点新鲜蔬菜是小意思。

现在南城的工地虽然还没复工,但大家都要吃饭吃菜。

粮食的话暂时是不紧张,但是菜蔬之类的,这外面运进来的少了,可不就是缺菜得紧嘛。

两人带过来的葵菜,新鲜水灵,价格又便宜,竟然不一会儿就被一抢而空,来晚的人还一个劲儿惋惜没有抢到,连声问道哪天还有。

场面之火爆,直接把汤显祖和汤显乙都整懵了,被问到了眼前才赶紧说明天早上还来。

然后就挑着空筐,赶紧往城外渡口处赶去。

上了船,两人才顾得上去数钱。

满兜的铜钱很好数清,整整六十文,一文钱一把,一筐当时刚刚好是装了三十把。

没想到就这葵菜,竟然真的有人愿意花钱去买,只两筐就卖得了六十文!喜得两人赶紧赶回去。

回去是逆水稍微慢了一点,花了将近一个时辰,但也比走路快得多。

汤氏族人们在小清凉山下一块水势平坦的地方,筑坝搭了一个小渡口。此时,两位族长正坐在渡口不远处的树荫下。

见两人这么快就赶回来,还以为没卖出去。

等船靠近,再一看筐子全空了,脸上就是一喜,又听说卖了六十文,俱是嘴角都笑裂开了。

汤望河高兴道,“哎哟,那可真的是太好了,烂在地里可就白瞎了,没想到还能卖成钱!”

“可不是嘛,我们现在没养牲畜,只人吃的话吃不了太多,是可以去多卖一些!”汤望同激动地附和道。

汤显祖则补充说道,“我们走的时候,还有好多人问后面还有没有,我们答应了说明天一早还去。”

两位族长连连笑着点头,“去去去,明天一早还去!”

等船锁好,几人就站在树荫下继续细说了起来。

“以前在村里,哪里会有人花钱买这玩意儿,家家户户都自己种了有,没想到现在来了金陵,竟然还真有人花钱买!”汤望河感叹道。

“所以还是金陵这边好吧!看您还总惦记上河村。”汤显宗揶揄道。

汤望河瞪了他一眼,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是这里好了,来这里这么短时间,我们一族攒了多少钱了都,再全族干个一年多,肯定能把建房子的钱全部攒够!”口气里满满都是高兴和成就感。

“以前哪里敢想,两年就能攒够盖房子的钱,还是那样豪气的砖瓦房!”他不禁感叹道。

听了这话,其余人俱是颇为认同地点头。

到这里来满打满算才两个多月,但他们两族合在一起,就攒了将近五百两了。

虽说分到每个人头上没有多少,但合在一起却是很大一笔数字了。

其中主要包括清理队先后的工钱共六百两,以及孩子们制作铅笔的将近一百两,其余还有一些零散的其他收入。

但是近来买粮食花掉了不少,就还刚刚好剩着有五百两,算下来一个月能攒下二百多两,相较于往年,着实是不少了。

一方面是他们全族劳动力多,得的工钱总数就多,另一方面还是金陵这里确实机会多、工价高。

之前就算过,要修他们理想中的那种大宅子,一共两百个小院的话,预计得花六七千两。

当初只觉得是天文数字,还以为要奋斗个十年八年都不一定能修好,已经做好了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但是现在看来,按照当前这样的攒钱速度,这个数字也不算太遥不可及,可不是两年就能攒够嘛。

这些账都是族里算清楚了,实时公布给了所有族人,难怪大家自从来了之后都是干劲满满,没有一个偷懒的。

只是现在因为疟疾封城,大家没办法去工地做工,暂时就停了收入。

所有人都不由得有些焦急,生怕耽误了攒钱速度,影响后面盖房的进展。

但是哪怕大家都急着继续去上工,不知道这瘟疫何时才能彻底过去,就只能等衙门那边复工的消息。

至于眼下,竟然又找到了一个卖菜的营生。

蚊子再小也是肉啊,难怪几人都挺激动的。

这时,汤望河刚好看到河对面路过的汤小米,不由得招手叫道,“小米!汤小米!快过来一下!”

-

(二)卖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