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85章 第 85 章 二合一(化整为零、朱家……

第85章 第 85 章 二合一(化整为零、朱家……(1 / 2)

第85章第85章二合一(化整为零、朱家……

(一)化整为零//

生活在如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好像总是解决一个问题,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让人应接不暇。

比如小徐县令之前一直苦于金陵城没有人手,可是费劲弄来了大批流民,却又面临这些流民该如何安置,以及该如何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到城建之中去的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毫无疑问需要涉及一系列复杂操作,他完全没有处理复杂事务的经验,一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整个人不禁感到疲惫和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还是陶秋菊赶过来救场,迅速对这第一批到的一千流民安置起来。

而这流民安置首要关注的,便是维持稳定的问题,切忌让大量的流民直接涌入城内,导致可能的治安冲突。

因此她直接要了一百私兵过来,拦着这所有下船的流民不许进城,而是去了城外东边一处很大的空地上。

迅速围了五块地方出来,把这一千流民直接分成五批,每批由二十个私兵带领着分头去安置。

面对复杂问题,她首先采取的便是化整为零的策略。

将大的人群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部分,以便于更好来处理。

然后紧接着要解决的,便是流民之后的食物需求。

前面几日,每天只给他们一人一个饭团,完全不够,大部分人都已经饿得两眼昏花了,所以才一路老老实实听着安排和吩咐。

但是如果再不给他们吃饱一点,估计饿得受不了很可能干出不理智的事情,引发暴乱都有可能。

再说他们把人弄来,还是想把人能够用上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多动弹的力气都没有。

但是一千人的口粮可不是小问题,暂时能够从城内那边来调,但是长期来看,还需要额外从外地买入更多。

因此陶秋菊转头就交代了负责粮食采买的管事,赶紧发动了商船,再去外面尽量多的买来粮食。

有了充足的吃的在前面吊着,这些人暂时就乱不起来。

但是,这些粮食可不是让他们白吃的,必须用劳动来换。

她可不想养懒汉,毕竟升米恩斗米仇,还是让他们一开始就养成勤劳的习惯为好,免得带坏整个金陵城务实肯干的风气。

因此她的话马上在流民堆中传了下去,只说买他们的是县衙,但是县衙不可能白养着他们。

除了十岁以下、五十岁以上的,其余明天一早就要去上工干活,一天可以管两顿饱饭。

而十岁以下、五十岁以上的,则由县衙免费提供两餐。

按照如此说法,他们这一千人,其中八百人都是需要去劳动的。

但是这些人反而精神振奋,一是确认了背后的家主竟然是县衙,顿时有安全感多了,二是知道后面能每天有两顿饱饭!

不就是做活嘛,做就是了!

当即听话地就地休整起来,现在天气暖和,在外露宿完全没有问题。

所有人就都在围起来的空地上或坐或趟安定下来,心心念念赶紧能有活干有饱饭吃。

而金陵城啥都缺,就是不缺活。

无论是修路、修港口、修城墙、修城门还是挖下水道,都还需要大量人口。

陶秋菊立马就招来这五个组的负责管事,让他们各领了一百人去干活。

“都是挑选出来的青壮,干活一把好手,你们只要记好每人的出工时间和表现,其余不需要开工钱。”陶秋菊说道。

下首众人不禁脸上一喜,陶秋菊顿了下接着说道,“但是你们得管两顿饱饭,且不许随意欺辱他们,至于管饭的话,一天一个人十五文的配额,你们可以去找吕管事支取了。”

随意欺辱这一点管事们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这管饭,着实是有点麻烦了啊。

五个管事不禁心情是既喜又忧。

这喜的是多个一百个人手,这工程进度又能往前面赶一赶。

天知道陶大夫看着温和一女的,督工起来贼厉害,搞了一整套的奖惩机制,做得快的有明确奖励,但是要是延后了的,则会有严厉的责骂甚至是追责。

搞得他们一群管事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带着手下众人加快赶工。

所以现在能多了人手,大家自然高兴。

但是这解决饭,又让五人不禁犯愁。

他们现在用的工人,都是金陵城的百姓,要么自己回家吃,要么自己带了有干粮,要么有家里人送上来。

像汤家正在修城门前那条路的四百人,现如今都是吃的族里人送过来的热乎饭。

族里有了小船后,大娘们就每日从定淮门外坐了船过来给他们送饭,毕竟坐船到南城门这边只要一炷香的时间,快捷得很。

所以就没有再让他们天天啃干粮,而是一早就送了热乎的过来,干完活直接就可以吃热乎的早午饭。

而到了下午,日头还高的时候,晚饭又送过来了。

自己族里做的,不仅好吃,还意味着族里对自己这些人的关心,因此四百人干起活来愈发有劲头了。

而管事们只要给他们发足了工钱,其余这吃饭这种事是完全不用操心的。

不过陶秋菊现在是通知他们,没有商量的余地。

因此哪怕觉得棘手,也只得去想办法。

徐管事倒是机智,直接找到了汤家人,让她们每天送饭的时候,多送一百人的量。

他愿意拿出陶秋菊给拨备的全部十五文钱。

做饭这边带头的是孟大娘,她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

这一顿饭的成本,饭菜加在一起,差不多也就五文钱,两餐就是十文钱。

所以按照十五文钱给的话,她们一个人能赚五文钱,一天一百个人那就是纯挣整整五百文。

她们这些做饭的大娘,没想到自己竟然还能创收,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不就是多做一百人的量嘛,多费一点事的事情,能挣钱再多费都不是问题。

看到徐管事这么轻松解决,另外四个管事羡慕哭了,然后纷纷都去找孟大娘。

“拜托把我们的人的饭,都做了吧?”负责下水道工程的张管事即老张说道。

孟大娘一时有些迟疑,担心弄不过来,问道,“人多吗?”

“不多不多,才一百人,顺带手的事情。”老张赶紧回道。

而边上另外三个管事也都连忙说自己这里也是一百人,生怕孟大娘拒绝。

孟大娘实在是不好拒绝,答应一个管事能纯挣五百文,那这另外四个管事都答应下来,不就是二两半银子了嘛。

这可是一天纯挣这么多啊,一个月下来都快八十两了啊!这让她如何拒绝得出口。

因此尽管觉得有压力,还是咬牙答应下来了。

这下子,他们自己族里,加上这额外的五百人,一日差不多要做一千大几号人的饭了(小清凉山那边不需要他们做饭),哪怕人手不少,压力还是不小的。

不过为了钱,大娘们决定拼了!无非就是多开几个蒸笼多蒸点饭,做菜的时候多做一些菜。

第一天的时候,大娘们就感受到挣这个钱的不容易了。

实在是一整天一刻都没停歇,才好不容易把这么多的饭菜备好。

一天两趟送到南城那边去,要不是建房组的年轻人们帮了忙,她们准弄不过来了。

好在熟悉上手之后,效率有所提升,后面勉强能够应付。

而这边陶秋菊还在忙活,她把流民中的五百青壮都安排出去了,但另外还有五百人要继续安置的。

其中三百个有劳动能力的,则都打包继续去做废墟清理去了,那里做得慢一点倒是无所谓。

而小的和老的二百人,则让他们待在营地上不能乱跑,其余的便没有多做安排。

只是这些人的吃饭,她就没办法再去找汤氏大娘们做了,人家实在做不来了。

陶秋菊想了想,招手叫来一个年轻的小管事,“你去问问牛家饭馆和上元t饭馆,问他们愿不愿意接了做饭的活计,只要量大管饱,县衙按照一人一天十五文足额给钱。”

这是城里唯二的两家的饭馆,她把主意打到了他们身上。

而这牛家饭馆,正是牛家的人开的。

他们也是会算账的,算了下颇有利润,自然是乐意的。

当天就拉了亲戚朋友齐上阵,做起大碗盒饭来。

只说后面这牛家饭馆,发展成为城里数得上的大碗饭店,就从这时候开始起步。

而现在他们还在手忙脚乱中。

这边,按照陶秋菊的计划,等这些人做工做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挑着老实本分的,给他们安排落户了。

如果落在城外,则给分宅基地和荒地。

如果要落在城内,则给分小一点的宅基地,荒地则是没有。

但是在城外十多里一个山谷里,化了一大片可以供城内众人购买,每家限制最多只能买三十亩,并且前两年免税。

这也是小徐县令和陶秋菊商议后定下的章程,毕竟自从汤氏种出来的菜有得卖之后,不少人家都心动了想去买荒地。

城周围的都有别的用处规划,但是远一些的荒地倒是能拿出来卖一些的。

价格还挺便宜,比汤家当初买山地稍微贵一点,但还是便宜得很。

一时买的城里人还不少,哪怕不急着去开荒种地,但可以放在那里作为一个后路,今后没来钱路子了,大不了还可以去种地嘛。

说回那些一千流民,陶秋菊还规定了他们只要给县衙免费干完三个月的活,就能恢复自由身。

算是答应了当初的承诺,允许干活赎身,同时也给人一个盼头,更能稳定人心。

至于恢复自由身之后,陶秋菊倒是不担心,到时候他们做惯了活的,再来做活就有完整工钱拿,就不信他们不来!

不得不说,陶总对局面的把握能力属实强。

这样下来,这一批一千人就全部安置且用起来了,看得一旁围观的小徐县令几人啧啧称叹,连声称呼学习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