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100章 第 100 章 二合一(飞速推进、感……

第100章 第 100 章 二合一(飞速推进、感……(1 / 2)

第100章第100章二合一(飞速推进、感……

(一)飞速推进//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来到了深秋。

经历了几场秋雨之后,中原大地上秋风越发萧瑟,天气已经越来越冷了。

大部分地方的老百姓,都已经随着秋收和秋种的正式落幕,而闲了下来。

过上了t一日吃一餐,窝在屋里不动减少消耗的日子。

而金陵城这边,依然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大家干活的积极性,丝毫没有受到秋风萧瑟的影响。

随着李县尉等人又引入了好几船的流民,加上其它州县跑过来的,现在整个金陵城的人口已经超过三万了。

其中能算作是劳动力的,足足两万。

陶秋菊卖四合院得来的钱,除了一部分用于之前引入流民之外,其余的大部分又都投入这两万劳动力的工钱开支上去了。

实在是之前愁人手不够,现在则是愁人手太多养起来太费劲。

不过人手多,城建的速度着实喜人。

试想下两万人同时开动,各处工程可不就火箭一样速度嘛。

主要几项大的基础设施,都已经完成了大半。

放眼望去,只见金陵城四周的城墙,已经基本上补得差不多。

十多个城门,也都已经重新制好装上。

外人再不能随便翻墙进入内城,而是都需要走城门,经了检查才能进出。

这些城门,日常只开了其中几个,还有了徐家私兵重兵把守。

往常看到官兵就发抖的老百姓们,现如今见到徐家的私兵们,反而一点都不害怕。

因为只要正经落户,或者有县衙开具的暂居条子的,这些官兵们从来不为难,更是从来没有做过扰民之事。

反而是有那等闹事的,只要告到官兵那里去,必然会被严惩。

如此城墙和守卫措施,给全城百姓满满的安全感。

而全城的主要道路,也已经完成大部分的重修。

都是按照比官道更高的水准修的,石头泥巴石头垫了好几层,宽阔又平整,再不是之前坑坑洼洼的模样。

更甚至中轴线的那一条,还全部铺了水泥。

原来经过汤大强不懈的努力,终于搞出了水力自动磨粉机。

就建在了南城门外的秦淮河下游,一处落差非常大的地方。

巨大的磨盘和转轴搭建在上面,在水力冲击下,昼夜不停地转动,发出哐哐哐的巨响声。

投喂进去的石灰石、黏土、原矿石等物,在巨大摩擦力之下,均被磨成了细粉。

磨出来的生粉配好后,就在磨坊边上的工棚里进行煅烧。

汤大强还带着人找到了一些原煤矿,虽然烧起来烟雾巨大,非常呛人,但用来烧水泥生料刚好。

火力旺盛,高温之下很快生料就融化。

放置冷却之后,加了一些石膏和粘合剂,再上水力磨坊进行磨,就制成了水泥熟料粉。

如此水力机械化运作之下,效率可比人工高多了,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生产出来十大筒的水泥熟粉。

不仅供了港口和下水道等关键处用,更是拿出了一批用在了城市主干道上面。

话说这处巨型水力磨坊建好后,日日都有无数的人过来看热闹。

这可不比当初建了用来磨粮食或豆腐的小磨坊,这个规模大了十倍不止。

光是杠杆,都用的是成年人腰粗的大木头,石磨更是宛若一块小巨石。

发出的砸响声,更是吓得一些人捂住了耳朵,靠近了听宛若打雷似的。

大家从没有见过这样庞大的玩意儿,更别说它还能自己动,实在是惊奇了很多天。

哪怕到了现在,还有不少人时不时会过去瞅几眼,只觉得是神迹。

不过渐渐的大部分人也就习惯了,然后就开始惊奇这玩意儿磨出来的粉末,可实在是好用。

大家之前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糯米粉之类的粘合剂,但是从来没有哪个宛若水泥这般好用,牢固结实没有任何缝隙。

尤其是抹在城市主轴道上,直接是闪瞎了所有人的眼。

天天都有无数人在上面走来走去,一遍遍惊叹真的太神奇了。

没有泥泞,不会坏,下雨天也不滑,走在上面比扬州上城区那边的石板路都好多了。

而参与了修路的人,则是惊叹于水泥的好用,使用起来便捷得很。

这么长一条主干道,要是铺石板的话,没有大半年别想完工,实在是那么大块的石板难得且难运。

可是有了水泥,只需要垫了细碎的小石头,然后在上面一抹就好。

这一整条路修下来,半个月就完工,实在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经此一遭,汤大强在工程界的名声,一下子响亮了起来。

另外,在这么多劳工的努力下,全城的下水道,主支基本已经挖好。

入秋以来雨水增多,全靠了这些下水道,发挥了很好的排涝作用。

后面连着又下了好几场大雨,城内都没有任何积水。

再之后但凡新修了房子,只要把房子的下水接入到主下水道之中去就好。

整个城市今后的内涝问题,就能少很多担忧了。

至于南城门外的港口,基本上已经修好了,容纳能力直接扩大了几十倍。

现在哪怕一次性来上百艘船,都不用担心入不了港了。

港口前面前面一大片平地,都是抹的水泥,看上去就是宽阔又平整。

如此浩大工程竣工后,直接吸引了无数的大小船只,来这边靠岸补给。

但凡靠了岸的,都会发出连连的惊叹声,只说在外行走几十年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港口,更是没见过这么宽阔平整的道路。

然后便会沿着宽阔的入城官道,走去城里去看看。

这一看之下,就会发现城内情景,已经完全不是之前的萧瑟模样,之前可是要啥都买不到,所以大家都不爱在这里靠岸。

可是现在,集市那块各种店铺都有,要买什么都很齐全。

更别说还有很多金陵特色之物,尤其是那豆腐西施,以及酒楼里卖的酸笋炖豆腐,更是名声远扬。

反正这些人只要进了城里,各色特产和吃喝,总是要花钱买一些。

金陵城的经济,可不就这样越来越活泛了起来嘛。

南城集市那一片的生意更加红火了,就连汤氏的大碗饭店和豆腐店,销量都再度翻了倍。

更别说其余更大一些的酒楼客栈之类的,日日爆满,喜得几个管事日日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商户老板或掌柜,如今都已经搬到四合院去住了。

住进去之后,才切实感觉到这买房钱花得还算是值。

确实是离南城集市近,每日往返非常方便。

另外房子内部,处处设计妥帖。

竟然还有那自动来的水,以及室内厕所,让众人可谓是惊喜不断。

听说已经准备修第二批了,好多个商户老板和管事,就在给身边有钱一点的人安利。

只说虽然贵是贵一点,但是住起来既便利又舒适。

毕竟现在城里别处都买不到房子,只这一处有得卖,算得是垄断了,哪怕价格高得离谱,都还是有人在心动。

最主要的是这种地方,还有巨大的社交属性。

周围都是有钱的老板或管事,大家做了邻居,日常碰面随便说几句,可能就能说出一些商机来。

要是抓住了,轻松不就能把房子钱挣回来嘛。

可见无论古今,这豪宅火爆的原因,都不仅仅是居住和使用价值,还有很高的社交圈子价值。

尤其随着南城集市生意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商铺入驻进来,相信第二批四合院修好后,卖起来将不会那么费劲。

所以马不停蹄,陶秋菊就布置第二批四合院和廉房的修建起来。

毕竟到时候基础设施修建结束之后,除了留一些人扫尾和日常维护,其余的劳动力都需要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可不能让他们都失业再度变成流民,那当前这种稳定局面可就持续不了多久了。

所以她一方面,就还是谋划了继续建房子,毕竟修房子是能够吸纳巨多劳动力人口的一个产业。

第二批四合院,直接在一区边上划拉了二百亩,一口气准备修六十座。

她不会降价,依旧是三百两一座,如果都卖完,那将是将近两万两银子。

只是估计不会那么快,得随着城里经济的发展繁荣,慢慢卖,不过她不着急。

而第二批廉房,则直接是在西城门那边划拉了三百亩,计划修建一千二百座,是第一次的足足三倍。

到时候还是十两一座的价格,卖给城里的无房户,解决南城依旧拥挤和城外仍然众多搭帐篷的问题。

她之所以敢一次性做这么大的规模,实在是因为随着修房子技术的娴熟t,现在这种小房子的修建成本已经压下来了,人工和材料加起来也就差不都十两而已。

也就是说县衙除了要出地皮和管理成本之外,其余的基本不要出。

只是组织人手把房子建起来罢了,大家自己建房子自己住,顺带还解决了就业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她还在积极推动着农业的发展,持续为今后的粮食自给自足而努力。

自从入秋以来,她就不断再鼓励人口去北边狮子山那边落户。

用分宅基地和分荒地,且荒地三年免税的政策,已经吸引了五六千人过去。

这些人赶紧开了荒地出来,衙门出种子,赶在深秋之前,第一茬耐寒蔬菜已经种上了。

他们的种植规模,可比小清凉山汤氏那边大多了。

毕竟人口要多很多倍,开出来的荒地直接是一山接着一山。

要是老天给力的话,预计到今年入冬,这金陵人吃的菜蔬,将不要再靠着从外面运过来。

甚至估计还能有多的,能卖给来往商船做补给。

再有,她还布局了一些其它产业。

其中最先出现成效的,应该就会是水泥工坊那边。

根据她的统筹安排,现如今汤大强正在筹备继续建大型的水力磨坊。

依然在城外秦淮河的下游,选了落差大的位置,充分利用水力,然后去磨水泥粉。

毕竟金陵这边如今原材料不缺,石矿和铁矿、煤矿都被寻到了。

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就能源源不断生产了水泥出来。

刚好今年入秋以来,雨水颇为丰沛,水力充足得很。

到时候这些水泥粉,陶秋菊计划是要卖到南边一些富庶之地去。

换回来的银子和物资,就能继续支持金陵城的发展和建设了,整个城市经济,就将更加良性运转起来。

果然世界,就是一个大型的草台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