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想着,元焘他不是一般的郡王,咱家珠珠以后有个王爷干爹,在京城都能横着走。”
“咱们珠珠要横着走做什么?好好的竖着走就行。我觉着,皇家咱们还是少招惹的好。更何况,从前不是你说,一个郡王跟你这个边将走得太近不好吗?”
“是,我原本是这样想,但是他都来庭州两回了,咱们就算在外头装作不认识,在人家眼里,我跟他还是一条船上的。”
云铮的意思是,反正都这样了不如趁机给闺女找点儿好处。
夫妻俩争论了一番,最后还是达成了共识。
那就是干爹这事儿,暂且作罢。
云铮跟元焘说的是:“你的身份,认个干女儿可不是小事儿,说不定好些朝臣都看着呢,别回头再让人家寻个由头参咱们俩一本。”
元焘只是憨了点儿,但他不是傻子,云铮这话一说他也明白过来。
“唉,你说的也是,可惜了。”
“以后你在庭州,见面的机会还多着呢。”
“也对,明面上不行,能不能私底下让珠珠喊我两声,我过过瘾。毕竟我这辈子,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当上爹了。”
云铮:……
珠珠满月过后,崔琳琅她娘就该准备回京了。
“娘这回来,能看着珠珠出生,满月,娘已经很高兴了。咱们家阿留也当母亲了,这么重要的阶段,娘能在你的身边看着你真的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段日子,多亏了娘您在这儿。”
崔琳琅抱住母亲,小声诉说着自已的心事。
“其实刚有孕的时候,我真的有点儿害怕,但是看到您来了,我就一点儿也不怕了,因为我知道娘当年就是这么生下我的。”
“是,你就得这么想,有娘在呢,没什么好怕的。说不定明年,我跟你爹还能一块儿来看你和珠珠呢,不过,得等娘回去给你二哥找着媳妇儿才行。”
一说起这个,母女俩都笑了,满腔的离愁别绪也冲淡不少。
“你大哥那儿现在娘是没办法了,你二哥这儿最好是能早点儿定下来,总不能两个儿子都打光棍儿吧。”
“娘,那这事儿要是有门儿了,您可得写信告诉我是谁家的姑娘。”
“放心,娘还能不跟你说吗。”
李攸竹是九月初十那日走的,崔琳琅和云铮一块儿将她送到来时云铮去接人那个驿站。
临走时,李攸竹嘱咐女儿:“记得多给家里写信。我们在京城,都惦记着你们俩呢,现在又多一个了。”
“放心吧娘,我肯定会常给家里写信的。”
“娘,您放心,我会照顾好阿留和珠珠的。”
“你是个好孩子,娘放心。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就别送了,娘走了。”
九月,秋风裹着黄沙,吹红了人的眼睛。
崔琳琅来到庭州之后,每一年都在经历不同的离别和相聚,虽然还是不习惯分别,但是她已经会安慰自已,也许下一次相聚,就在不久后。
“咱们也回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