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父皇您刚刚想出来的?”
武英殿中,朱标看着眼前的朱元璋,惊得合不拢嘴。
就在刚刚,朱元璋将他叫来,向他介绍了推广宝钞的诸般计划,其完备周全,叫人赞服。
朱标实在想不明白,明明之前得知宝钞贬值时,朱元璋还那般始料未及的震怒,怎半天时间,他就已想出对策?
以朱标对自家父皇的了解,这些东西绝不可能是他独自想出来的,再联系之前的事,他越发笃定,父皇背后肯定有高人。
只不过会是谁呢?有这般见识能耐?
朱标脑海中走马灯般略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可筛来筛去,竟没一个符合要求。
就在朱标思考朱元璋背后高人是谁时,朱元璋已再次说道:“不过这些计划尚还笼统空泛,仍须疏理细化,此事便交由你去办,尽快整理出具体条陈来。”
朱辰的建言只拟了个梗概,离具体实施尚有距离,而朱元璋也有心锻炼太子,便将这任务交托下去。
闻言,朱标才从思考中抽出神来,拱手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会用心办好此事。”
宝钞事关民生大事,而且父皇也对宝钞有着很高的期待,若是能够早日弄好宝钞之事,想来父皇也会很高兴的,因而,一回到东宫,朱标一刻不敢停歇,立马钻进书房开始埋头整理。
这一忙,就是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当朱标走进武英殿时,已是满脸疲倦,但他的神情格外兴奋,走进来时脚步轻快道:“父皇,经过我一夜的思考,已经完善了的想法了!”
“标儿,此事并不是那么着急,你何必熬夜操劳,身体要紧!”
看着朱标那幽黑的眼圈,朱元璋心痛不已,之前朱辰就曾提醒,朱标是因为劳累致死,自己咋还给他添派这繁重任务。
朱标倒是连连摆手道:“不碍事,宝钞事关国计民生,儿臣心中也担心得紧,昨晚回去之后,儿臣细细琢磨,越发觉得父皇的提议极有道理,这才连夜整理出章程来。”
说话间,他将凝结了一整晚辛劳的奏折递了上去,朱元璋忙接过来打开。
奏折之上,罗列了近十条具体举措,大抵都是朱元璋昨日引朱辰所述,只是这上面的计划更为详细,更涉及各部门如何具体落实,以及后续根据民间反应如何修整。
“儿臣以为,以宝钞收取赋税、开设商铺、通过盐商、茶商等中间人收取宝钞等举措,俱能有效促进宝钞流通,然则商贾之士重利轻义,未必肯尽心替朝廷办差,因此,儿臣想着以重利引诱商贾使用宝钞。”
“这些个商贾确是贪财重利之辈,若有利益诱唆,倒更能驱动他们尽心卖命,只是不止标儿想用何等重利来诱惑他们?”朱元璋点了点头,问道。
“盐,朝廷可下令各盐场,允许盐商直接以宝钞购盐。”
“以宝钞购盐,这倒是可行,只是这会不会影响到边关粮草运输?”朱元璋迟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