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刺王杀驾(1 / 2)

萧衍等人见状,忍不住问道:“殿下,是不是哪里又闹出民乱了?下官等愿意助殿下平乱!”

朱棣打开书信,瞧了一眼,道:“并非民乱,只是杭州府那边案子又有了新进展,看来本王最近两日,就要返回杭州府。”

萧衍颇为失望,叹道:“殿下为我萧山县平定暴乱,下官等都想向殿下表示感谢,怎的殿下这就要走了?”

萧山县的官员难得有与皇子共事的机会,都觉得很是惋惜。

朱棣将信件悄悄地给了李景隆,李景隆看了之后,眼中陡然爆发出一道精光。

鱼儿,上钩了!

宴席结束,朱棣与李景隆,被众人簇拥着离开府邸,前往萧山县驿馆。

萧衍送别燕王,并未立刻休息,而是与亲信县丞对弈饮茶,消解酒意。

当夜,临近子时。

萧衍浅饮一口清茶,美滋滋地说道:“民乱闹得好呀,没有民乱,本官岂能与燕王殿下结识?听听燕王殿下今日说什么了?要为本官向朝廷请功,嘿嘿!本官在知县的位置上待了十二年,终于熬出头了!”

县丞满脸堆笑,拱手道:“恭喜县尊,贺喜县尊,有燕王殿下提携,将来县尊必定步步高升,到时候下官还得仰仗您呢!”

萧衍闻言仰面而笑,感觉脊梁骨都直了几分,道:“那是自然,本官去哪里,你便跟着我去哪里,少不了你的富贵荣华。”

县丞连连点头,眼珠一转,道:“县尊,要不要送些礼物给燕王殿下与李世子?府库里面可是有不少宝贝呢。”

萧衍白了县丞一眼,训斥道:“你小子脑袋清醒点,燕王乃是皇族贵胄,什么宝贝没见过?李世子是曹国公长子,身份尊贵,小小萧山县,那些礼物,殿下与世子能看得上?你送礼,是弄巧成拙!”

县丞缩了缩脖子,刚想找补两句,忽听一阵隐隐的喧哗声,从府衙外传来。

“县尊,您……听没听到,外面似乎有动静?”

萧衍听见了,他忽然起身就往外面跑,一边跑一边还喊道:“来人!来人!”

夜里值守的衙役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喊道:“县尊!县尊!城里有倭寇!”

倭寇?

萧衍闻言吃了一惊,他本来以为是城中出现了暴民,趁机烧杀抢掠,怎么会有倭寇?

“倭寇在何处?有多少人?”

“启禀县尊,小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倭寇,反正,倭寇都聚集在驿馆那边,县尊,您快想想办法吧!”

萧衍的瞳孔微微收缩,一拍大腿,道:“坏了!那群天杀的倭寇,是要刺杀燕王殿下!”

此刻,萧衍的酒彻底醒了,领着人就去寻千户洛忍,要对付倭寇,非得官军不可。

萧山县县城里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至少有上千倭寇打扮的人,在围攻驿馆。

驿馆内,朱棣随行的护卫在拼死抵抗。

人数上,驿馆内的护卫占据劣势,加上“倭寇”杀法骁勇,眼瞅着驿馆即将陷落。

幸而洛忍来的速度够快,将驻扎在城中的几百明军都领了出来,支援驿馆。

形势,十万火急!

同一时间,浙江,宁波府。

前浙江布政使陆明躺在草床上,隐隐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他猛地睁开眼,牢房里站着三个人,为首的一人一袭黑衣。

借着月光,陆明终于看清了那人的样子,瞬间,陆明好像见到了救星,道:“李兄,你终于来了,你再晚些来,我当真要撑不住了!”

陆明入狱之后没少吃苦头,虽然审理案件的官员不敢杀陆明,但各种刑罚没少招呼。

李义负手而立,面容肃穆,说道:“陆兄,你受苦了,京城那边托我给陆兄带句话,你做得很好,各位大人不会亏待你的家眷的。”

陆明连连点头,道:“李兄,既然你们能进来这牢狱里面,求求你们将我一起带出去吧!这牢狱里面的日子就不是人过的,我只要能出去,从此隐姓埋名,绝不露面!”

陆明守口如瓶,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但事到临头,方知一死难,能活着谁愿意死?

李义的神情越发冷漠,道:“几位大人说,只有死人才能永远地闭上嘴,燕王死,陆兄也一起去陪葬吧!”

说完,李义一挥手,身后两个汉子冲上来,一人一边按住了李义的肩膀,死死钳制住他。

“燕王?”陆明惊恐地望着李义,道:“你们敢对燕王下手?你们疯了?”

李义慢条斯理地取出白绫,套在了陆明的脖子上,缓缓收紧,道:“杀燕王的不是我等,是倭寇,至于你陆大人,畏罪自杀,陆大人,你就放心吧,他日你全家妻儿老小流放云南,京中大人们自会照拂。”

李义收紧了白绫,语气越加的森然道:“为了保全我等的富贵荣华,连燕王都能牺牲,何况你陆大人呢?安心去吧!”

白绫越勒越紧,陆明初时还有力气挣扎,很快,他的四肢无力地耷拉下来。

当陆明觉得自己要死掉的时候,他听到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与怒吼的声音。

李义在咒骂、嘶吼,语气里充满惊讶与不甘,随后是一群锦衣卫的声音响起。

“蒋大人,陆明昏死过去了。”

“大人,李义三人已经被生擒!”

“大人,看守牢狱的老头儿及今夜值守的狱卒,被悉数缉捕!”

……

蒋瓛大步走进牢房,一脸的意气风发,他拍了拍李义的脸颊,道:“没想到你们的狗胆还真大,李义,吏部尚书李信的堂弟,本官没有说错吧?”

李义的五官微微扭曲,怒骂道:“蒋瓛!你算计老子?”

蒋瓛呵呵一笑,神态悠然,道:“就凭你们几个蠢贼也想害燕王殿下?告诉你,你们去萧山县县城多少人,就会被‘吃’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