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信、赵俊、赵仁一党的倒台,整个沿海的利益集团被清扫一空,然这事固然整顿了海贸,令朝廷收取海贸的赋税剧增,但百姓的生计也成了一个问题。
早朝,奉天殿内,朱元璋望着殿内群臣道:“沿海三省的民乱,已经平定下来,然而很多百姓失去了生计,没办法糊口,咱这些日子为此烦心,诸卿可有什么对策?”
沿海多盐碱地,海贸走私猖獗的情况下,很多百姓作为劳工上了走私船谋生,但现在走私暂时被遏制住了,百姓也没了生计,所谓“哀民生之多艰”,这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东阁大学士吴沉沉吟片刻,道:“陛下,臣认为可以给沿海失业的百姓提供荒地、种子、农具,鼓励他们开垦荒地,而且在前三年到五年之间,减免赋税,这样可使百姓渡过难关。”
吴沉的方法听上去靠谱,但朱标听后,却是摇了摇头,叹息道:“吴大人,沿海多盐碱地,不像北方平原众多,土地肥沃,而且就算能开垦荒地,也要从明年开春开始种植,从春天到作物收获,中间的时间怎么办?人要吃饭,百姓要维持生计,只靠着垦荒,没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朱标辅佐朱元璋治国理政的好处,在这里显示得淋漓尽致。
懂百姓疾苦,更懂百姓实际遇到的困难,而非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这才是明君风范。
吴沉恍然,向朱标躬身行礼,道:“殿下说得对,是下官疏忽了,惭愧,惭愧。”
朱标摆了摆手,轻声说道:“要解百姓民生燃眉之急,不如从屯田入手,让沿海失业的百姓先参与军屯,再支付其酬劳,令百姓暂时度过这个冬天,待开春之后一边参与军屯,再一边开垦荒地。”
朱元璋闻言抚须,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与欣慰,道:“太子之言极好,不过,仅靠屯田,恐无法消化大量的失业百姓。”
朱棣送回的奏疏中,对参与到海贸走私之中的百姓有过统计,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百姓,参与者不下十万之众,这么多的百姓失去了生计,仅靠着屯田,是不够的。
“江浙海堤这几年属于修缮,而运河亦需要疏浚,咱决定明年大力加固海塘、疏浚运河,至于青壮嘛,就从沿海三省优先征调,尤其是那些曾经参与海贸走私,如今失业的青壮,以劳役抵赋税,并发放钱粮给他们。”
朱元璋这一手“以工代赈”,弥补了军屯、民屯消耗失业百姓不足的弊端。
不过,要施行以工代赈,需要的钱粮可不少,尤其是大量青壮每日都需要耗费海量钱粮,幸而朱棣出手够快,够狠,抄没贪官污吏、富商士绅家中资财无数,国库充盈。
议定了三省百姓的民生问题,朱元璋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洪武十九年,亦走到了尾声。
林贤,一不知名的小官,却在数年后掀起大明朝堂的万丈波澜。
从御史余敏、丁廷赶赴浙江查案开始,朝野内外无数的官员被牵连、落马,更有大量沿海富商士绅家破人亡,搞得三省震动。
随着一场大雪到来,跌宕起伏的洪武十九年终于过去,洪武二十年来了。
洪武二十年,正月。
今年的正旦大朝会与往年并无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六部尚书少了三个,奉天殿内的官员也缺了不少。
从空印案到胡惟庸案,再到科举舞弊案,郭恒案,直至去年的林贤通倭案,文官集团这边可谓是损失惨重,就算是割韭菜,照朱元璋这个割法,也快把韭菜根给割了。
正旦大朝会之后,朝廷在此恢复了正常工作,不过吏部、工部、兵部三部却是群龙无首,因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先选出三部尚书来。
早场,奉天殿内,朱元璋望着群臣道:“李信、赵仁、赵俊已就地正法,然吏部、工部、兵部不可没有主事官员,咱准备挑选新尚书,诸卿可有推荐?”
一听这话,群臣顿时议论纷纷,要知道,这可是六部尚书呀!
自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度后,六部尚书就相当于文官之首,谁不想坐坐那个位置,但让自己等人推荐,朱元璋这话真的吗?众臣有些怀疑。
然而众臣虽然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出头,朱元璋只能直接点名道:“郭卿,你可有人选推荐?”
郭允道连忙答道:“陛下,臣也没有好的人选!”他可是知道朱元璋对于权力的看重,让自己推选六部尚书,这是挖坑想让他往里跳吧!
“刘卿,开卿,你们呢?”朱元璋又看向刘仲质和开济道。
“臣等也无好的人选!”两人也连忙答道,能够在这些案子里全身而退,两人的聪明才智可不比郭允道差。
这时,朱标站了出来道:“父皇,儿臣举荐通政司通政余熂,担任吏部尚书!”
余熂???
群臣有些惊讶,望向队伍中的一名中年男子,这余熂什么时候投靠东宫了?
“可!”朱元璋故作思虑了一会儿,然后点头答道。
“臣余熂叩谢陛下!”随即,余熂从队伍中走了出来,对着朱元璋叩拜道。
“余卿,吏部的重担日后就交给你了,望你不负朕之所望!”朱元璋望着余熂,慢慢说道。
“请陛下放心,臣必兢兢业业,为朝廷分忧,为陛下分忧,谨遵职责,绝不越权一步。”余熂连忙说道,李信的稻草人还挂在吏部门前,他可不想自己日后如同李信这般。
“嗯!”朱元璋点了点头,然后望向群臣道:“如今吏部尚书有了,工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诸卿可有推荐的?”
然而群臣都没人站出来说话,他们算是看出来了,朱元璋这让群臣举荐,只是做个表面文章,实际上人选早已经想好了,既然如此,那自己等人又何必自找没趣呢!
“父皇,儿臣举荐广东布政使徐本担任工部尚书!”见状,朱标再次出言道。
徐本为浙江钱塘人,现担任广东布政使,当初永嘉侯朱亮祖和道同一事,徐本也曾为道同说话,这次沿海走私事件,徐本所在的广东,涉及官员最少,其本人更是丝毫未受波及,让他回来担任工部尚书一职,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