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悬疑推理 > 雨娘渡魂记 > 顾儿之丹书铁券

顾儿之丹书铁券(1 / 2)

顾儿之丹书铁券

这么荒谬的一场戏,竟然真给了刺史大人一个很好的借口,让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去查郑伯府的金库和账簿了。其实,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这只是个幌子,真正可以逼得郑伯同意刺史大人要求的,是皇帝的旨意和那位坐在正坐上的年轻男子。那年轻男子九儿见过两次,一次是在贾府门口,而另一次是在夏荷坊内,她听大家都叫他国公府世子爷。

这一场戏,真正的幕后之人是玄真,他凭着自己掌握的郑伯府的亏空情况,以及刺史大人和国公府世子爷到宋州城确认地方财务情况的两条线索,与雨娘密谋之后,安排了这场看似荒谬却可以作为突破口的戏。当她们第一次从雨娘口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其余三个女鬼都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不仅对付不了郑伯府子,而且还会将自己置于险地,所以最后这个计划就全部落到了雨娘一个人的身上。若非九儿富有同情心,断不会陪她一起前往,但九儿没想到的是,雨娘竟然怯场了,无奈之下,她只好硬着头皮,把戏给了演下去。

虽然这场戏十分荒诞,但却抓住了郑伯父子的要害,当刺史大人与国公府世子爷一众人等前往空旷的金库时,似乎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其实,郑伯并非是个坐以待毙之人,就像三四年前他朝廷的一番盘查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女儿,从贾府弄出大量的银子来填补,这次听到风声,他也是提前都准备好了的,就是让自己嫁出去的女儿,说服自己当家的相公将一批银子暂放在郑伯府和宋州城府的金库之内,待那些人离开,再将银两返还。至于如此荒谬的要求,郑伯自然是有底气说出来的,因为贾府可以富甲一方,实在是离开不他这位老丈人的支持。郑伯的大女儿自然是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然后各种借口推托,直到刺史大人来到了金库,那批银子也没有到达。当然,雨娘是知道前因后果的,她自然也知道郑伯的长女为何会在自己父亲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个落井下石。

“据说,那世子当场就被抓回衙门了,如今被关在牢里,估计择日返京的时候,会把他给带上。”回到顾儿的旧宅后不久,张掌柜便来给他们报信了。

“那郑伯呢?”只听到世子的消息,雨娘突然不安起来,她立刻问起了她自己认为更为关键的人物。

张掌柜瞬间露出惋惜的表情,迟疑片刻之后,道:“郑伯拿出了太祖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

此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郑伯身上竟还有丹书铁券这等保命符。也难怪,郑伯的祖辈随太祖皇帝打下江山,战功赫赫,当年的丹书铁券太祖皇帝自然也会给这郑家一份,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丹书铁券,当初怎么就没人提起呢。”是啊,若当初有人提起这丹书铁券,雨娘可以提前溜进郑伯府把这丹书铁券给偷了去,不过如今那丹书铁券以在众人面前展示过,现在去偷也是无济于事了。

“我曾听闻,这丹书铁券根据券文而有所异,若知其详文,我们便可从中找到破绽。”九儿一开口,搞得众人一脸的茫然。

“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小猫一脸说出了自己茫然的理由。

九儿顿了顿,尽量用容易的话解释了起来,“为防止功臣的后代肆无忌惮,当初写券文之时会设下一些限定,如,谋逆不宥等等。”

张掌柜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哦了几声之后,道:“好像是写了只宥三代,不宥十恶什么的,到了郑伯正好是三代,所以世子没有保住,还是被抓了进去。”

“原来如此。”九儿点了点头,“若是这样,除非是犯了十恶,其他无论是擅自挪用公款之罪,还是亏空地方金库之罪,也都治不了他的罪了。”皇上对郑家真是不错,即便是郑伯将宋州地方金库的税收收入都搬到自己金库了,只要在发现之后立刻归还,皇上也会不治其罪,这也是为什么在刺史发现宋州金库亏空之后,也无法治郑伯之罪的原因。但一旦发现他自己家金库也空了,这返还之事变得不再可能,才抓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也算倒霉,过早被皇帝指定为承袭爵位之人,从而过早介入了宋州地方税收的管理,所以银子没了这件事情就只能由他来背锅了。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小猫似乎很不甘心。

雨娘和九儿都保持了沉默,她们一个闭着眼睛,一个低着头,都是一副素手无策的表情。

小猫突然拍打起旁边的茶几,大声道:“那就让老娘先去会会那个世子!”

据说,这地牢是根据给野兽设下的陷阱所改造的,不过对于这句话,只有当你真正进到地牢之后才会真正理解。在这样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正所谓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仿佛能体会突然落入陷阱之后,仰头遥望天空的野兽的心情。

他一个名门出生的贵家公子,应该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自己也会身陷囹圄吧。据旁人所讲,他刚被抓进来时,十分嚣张,口出狂言,似乎对自己的父亲会很快将自己救出去这件事深信不疑,但当他得知自己的父亲在他被抓走的那一刻,立刻与他撇清关系,并奏请皇上夺去其世子身份时,才变得安静了下来。

雨娘看了看被关起来的郑伯府原世子爷郑文明,见他如今在地牢之内的落魄模样,心中竟奇迹般腾起一股怜悯。只见他无力地垂下头来朝着冰冷的墙壁,跪坐着。

“堂堂郑伯府的世子,现如今怎么落得如此落魄。”小猫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挖苦对方的机会,还没走近便开始嘲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