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娘之人与鬼
九儿独自坐在楚家院子里,手拿一本书籍,看得入了神。没了雨娘和小猫的陪伴,她本该是孤独的,无奈,她遇到了久违的书房,便把那两个朋友给抛诸脑后了。这间书房,属于娟娘的兄长,据说他们家从京城搬来的时候,行李中书占据了一大半,活脱脱一个孔夫子搬家。不过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九儿受益匪浅。
高氏从厨房走出来,看了看读书读得近乎走火入魔的九儿,对旁边的柴氏道:“天刚亮她就起来看书了,也不知看什么看得这么入神。”
“老爷在世的时候,也像她那样,那时候我就问他,到底是看什么看得那般入神。老爷笑笑,对我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柴氏的眼神似乎飘到了遥远的那个年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身为女子,多半是为胭脂水粉和首饰走火入魔,像她这样的,还真是少见。”高氏摇了摇头。
听到这句话,柴氏的眼底闪过一丝的悲伤,低声道:“我那苦命的女儿小时候也像她这样,不过正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我怕她读书读坏了脑子,后来就不让她碰书了。看也只给她看《女训》《女德》,教她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的道理。”柴氏微微闭上眼睛,“或许,我当年的做法才是害她之根源。”
“母亲,”高氏微微搀扶起柴氏,安慰道,“您也是为了妹妹好,怪只怪遇到了一户没良心的人家。”
“若我早知道结局,就不会阻止她做她喜欢的事了,让她每天看书看个够,绝对不会让她读什么《女训》《女德》。”说着说着,柴氏便抽泣了起来。
这时,九儿恰好翻完了手中的书籍,擡头间,看见柴氏和高氏站在不远处,而且柴氏似乎在流眼泪,吓得立刻站了起来。
“伯母,您这是怎么了?”九儿急忙跑了过去。
柴氏急忙擦拭眼角的泪水,摇了摇头,道:“没,没什么。”
高氏解释道:“看到你,婆婆想起了已经过世的妹妹,顿时有些伤感罢了。”
听她们提到了娟娘,九儿也忍不住伤感起来。她们已经来阳间多日,可娟娘的嫁妆一事还没有着落,她自己昨日还被唐业青从背后狠狠捅了一刀,差点儿让雨娘的计划功亏一篑。她拍了拍柴氏,安慰道:“其实,像她那么善良的灵魂,地府会垂怜,让她在投胎前到阳间来看望家人的。”
柴氏擡眼看了看九儿,问道:“真的吗?”一双眼睛满怀着期望。
九儿点了点头,“一定会。”
高氏在一旁听得认真,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说道:“说到这个,我倒是想起了娟娘,虽然长得不像,但总觉得她身上的气息与妹妹颇为相似。”
听完这句话,九儿吓得一个踉跄,差点儿摔倒在地。
不是说,死去的人回到阳间后,即便是家人也不会认出来的吗?怎么还能被这些人察觉出端倪来?
高氏及时抓住即将摔倒的九儿,担心地道:“你怎么了?是不是饿得没了力气,你等等,先坐在那里,我马上去把饭菜端上来,我们可以开饭了。”说着,将九儿扶到了方才坐的凳子上。
事到如今,九儿也只能假装一副虚脱无力的样子了,要不然她的那个踉跄实在是无法解释清楚。
高氏很快就端来了饭菜,两个孩子也被从床上拉下了拖到了餐桌前,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顿饭就结束了。
吃过饭,九儿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是要把高氏的儿子明轩送到私塾去。毕竟,除了干这个,她在这里可谓是一无是处。
在征得高氏的首肯后,九儿拉着明轩的小手,走出了家门。
刚刚在餐桌前是一副刚刚睡醒的样子,如今吃了早膳,便像脱胎换骨一样,整个一个用生龙活虎可以形容。他走着走着,开始蹦跳起来,渐渐地就埋怨起九儿走得太慢了。
九儿一个女鬼,来到这阳间能有什么体力,在明轩的强拉硬拽之下,她也只能任由被拖着走。明轩虽然调皮,但着实可爱,九儿打心里很是心疼他。对于他提出的要求,可谓是有求必应,直到走到一个糖人摊前,明轩给她出了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