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诛灭董卓开始,到扶立女帝,然后一步步扫清天下所有不臣。
这是本朝前所未有的,不亚于周公的大功!
殿中沉寂片刻后,中书侍郎贾诩踏出班列,手中笏板高举:
“陛下,大将军苏曜自举义旗以来,勤王救驾,诛董贼、平幽冀、定荆扬、收益州,使四海归一,其功巍巍如泰山。”
“昔周公旦匡周室,封鲁邑、享郊祭;今大将军之功更胜古贤,宜封‘唐王’,食邑九郡,加九锡之礼,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此言一出,即便众人心有准备,依然还是满殿哗然。
有王莽的前车之鉴,九锡之礼在众人眼中的意义自是不言而喻,而封九郡、赐殊礼更是将苏曜的地位抬至无人能及。
袁绍听得是屏息凝神,眉头紧皱,手指无意识的攥紧。
他虽已归降苏曜,甚至还有姻亲之谊,但见昔日那个小子如此快的走到这一步,还是不由心中酸楚。而新晋归附的荆州士族代表蒯越则神色复杂,低声与身旁之人耳语,小声的议论朝堂风向。
御史大夫王允垂眸凝视手中玉笏,叹息一声,走上前来:
“大将军功高盖世,然如此封赏,恐有逾制”
“非也!”
贾诩抢答说:
“昔高祖定天下,韩信封齐王;光武中兴,邓禹食邑万户。今苏大将军再造汉室,若不重赏,何以服天下人心且九锡之礼非篡逆之兆,乃彰陛下仁德,显朝廷恩威!”
说罢,他意味深长地瞥向殿外,那里隐约传来一阵阵高呼“大将军万岁”的声浪。
就在此时,殿外忽有内侍疾步而入,高声禀报:“大将军苏曜求见!”
“快宣!”
话音一落,紧接着,就见苏曜一身戎装,大步走入殿中。
“臣,苏曜,参见陛下!”
苏曜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
万年连忙起身,三两步的跑到苏曜身边,扶起眼前的爱人说:“大将军快快平身!朕正与众卿商议如何封赏爱卿”
苏曜起身,环视殿中众臣,突然拱手道:
“陛下,臣有一请。”
“爱卿但说无妨。”
苏曜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臣请陛下准许臣辞去大将军一职,解甲归田。”
“什么!”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女帝万年更是眼前一黑,差点跌倒,多亏苏曜就在他身边,一把将其扶住。
“大将军何出此言”
万年人都听傻了,紧接着就是一阵寒意涌上心来。
她很清楚,自己一介女流当了皇帝,不止是天下百姓和世家多有意见,甚至那些刘氏的宗亲诸侯们反对更甚。
原因嘛,那也很简单。
百姓和世家们反对更多出于传统的思想,而刘氏宗亲则是与她真的利益攸关了。
女子称帝,那是直接就断了很多人入继大统的念头。
万年的眼中噙着泪水,她想起三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夜晚。
若非苏曜力挽狂澜,派人入宫救她出去,恐怕她早已命丧黄泉。
如今朝堂上那些表面恭敬的大臣们,暗地里不知有多少人盼着她这个女帝早日退位。
于是乎,下意识的,她也不顾众人围观了,万年紧紧抓住苏曜衣襟,浑身颤抖:
“你是朕的夫君,你要卸甲归田那朕又要怎么办呢咱们的皇儿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