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虎贲郎 > 第386章 围魏救赵

第386章 围魏救赵(1 / 2)

第386章围魏救赵

又两日,张辽所部出宛口进驻郾县。

张辽与秦宜禄入据城邑后,半夜后出发,来到许都拜见赵基。

他们抵达时,许都内外各军正在炊烟中进行晨训,也只是列队训练,不做其他。

保持日常低体力消耗的训练,有益于巩固中低层军吏的指挥权威。

军队吏士也只有进行密集的互动,才能加速融合与彼此了解。

颖水岸边,赵基用过早餐后,就翻阅颍川、陈国的地区战争历史。

春秋以来的战史都在搜集范围内,虽然城邑的人口、经济与地区实力存在差异;可河川、地形变化不会有较大的出入。

例如许都之南,两河相夹向南汇流,就形成了大片的沼泽地。

中原水系网络丰富,也形成了各种沼泽烂地。

近百年以来气候不稳定,鸿沟干渠淤积严重,中原整体降雨量不如过去。

所以许都之南的沼泽地退化,就成了许下之田。

退化的沼泽只是一部分,许田、新汲以南,郾县、征羌、汝阳以北的平阔大地上,还有大量的沼泽烂地。

六月以来,酷暑之下,这些沼泽烂地边缘都成了草地,人马可以通行,但不适合车辆。

哪怕沼泽退化,其边缘草地看着平坦,可突然降雨太多的话,也会鼓起许多土包,如雨后春笋一样。

这些沼泽湿地也是蓄水、泄洪区,本身土地也有盐碱现象,所以这么多年下来,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垦。

特殊的地形,也就导致战争多发生在城邑附近。

颍川、陈国自春秋以来的战争,多发生在远离沼泽或沼泽湿地的边缘,也就是城邑与道路之上。

城邑多修建在高处,这些洪水泛滥时不至于淹没城邑;道路也是一样。

赵基研究战史,猜测分析袁术一方的各种战争预案。

就在研究战史之际,也思维散发,多线程思考中原的这些沼泽烂地……任何东西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客观来说,这些沼泽烂地的存在,可以有效保护现有农田,旱季时蓄水,涝灾时泄洪。

如果大面积开垦破坏湿地……中原也是有可能荒漠化的。

即便进入完整的工业时代,有完善的灌溉体系,可生态依旧是脆弱的,对大洪水缺乏抵抗。

堤坝能挡住,能有序泄洪,那自然什么问题都没有。

可洪水超过人力抵御的上限,或干旱超过人力技术挽救的上限后,都会引发巨大灾难。

工业社会都是如此,更别说是眼前。

所以保留足够的沼泽烂地,对中原整体是有好处的。

若真强行搞人定胜天那一套,竭尽一切资源去开垦,短期内粮食产量暴涨,人口急速繁衍壮大……真到旱涝灾害频繁降临,几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又是这么高的人口密度,疫疾同时跟着传播,如似核爆,任何一个农业社会都很难承受。

长远来看,黄河两岸广袤平原暂时就该搁置发展;当进入工业时代,卫生整体条件上来后,再开发这些大粮仓就比较妥善。

否则稍稍一点波折,饿死、病死、动乱而死的人能绕河南、河北平原好几圈。

赵基思索之际,外面当值的成何开口:“大司马,大将军使者、荡寇将军张文远求见。”

“早餐如何了”

“快好了,卑职正要安排饭菜。”

“他们来的也巧,你去迎他们,我在食堂等他们。”

“喏。”

成何应下,引着两名卫士离去。

大军驻屯时,基本上要避免单独行动。

赵基将翻阅的战史资料装到布袋里,扎好袋口,抬手扶了扶头上乌纱四方冠,这个头冠看着大、隆重,实际上很轻。

他不喜欢佩戴金玉冠,也不喜欢板冠,大夏天也不喜欢巾帻。

就戴了一顶四四方方的四方冠,竹篾为骨架,缝一层黑纱;佩戴时棱角与眉心、鼻梁成一条线,显得很有锐意。

储放好资料,他左手按着剑柄,脚踩一双木钉屐履走向食堂。

食堂就是一个大凉棚,这里是军吏进餐区域;又用芦苇编成的墙围出小隔间,这里才是赵基自己用饭的地方。

单独围起来,并不是他喜欢吃独食,而是他不想打搅其他军吏用餐。

尤其是早餐时,值夜军吏着急吃饭,饭后要补觉。

他若在的话,这些人吃饭慢吞吞的,影响效率。

赵基进入食堂,走的都是侧门通道。

里面有一盆清水,他简单洗漱后就坐在主位,拿起茶壶给自己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