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墨子有些心灰意冷,但他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即使各大强国都不欢迎墨家,但在他的一生中,墨家始终是各国不可忽视的力量。
“天下的评论……从这些评价中,不难看出当时墨家的威望是多么崇高。
朱樉现在最缺少的是什么?人才啊。现在的墨家,即使因为对抗各大强国而损失惨重,但门徒之多甚至超过了儒家,这些人都不是平庸之辈。
墨翟并未放松,立刻提出了他的第二个问题:“若要达成朱樉的志向,以这衰微的周朝,恐怕难以胜任。敢问朱樉,是否愿意与各国交战?”
朱樉轻蔑地笑了笑:“战争确实是当今世界的主导,如果我不在周朝而在其他国家,或许我不会拒绝选择这种方式。
但我已经在周朝,各国环绕,绝不会允许周朝积累足够的力量来挑战各国。更不用说各国,之前仅仅是东、西周公就能轻易占据洛邑。
如果不是墨家出手相助,我可能已经被当作叛臣处决了。因此,战争并不是周朝可以选择的道路。
更何况,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种,战争只是其中之一,甚至不是最佳选择。
墨翟先生请放心,如果有一天我想借助墨家的力量为周朝攻城略地,墨家完全可以抛弃我。”
墨翟对朱樉的坦率也感到有些意外。
墨家主张非攻,不像儒家那样认为战争还分为正义和不义,而是认为所有的战争都是错误的。
战争只是权贵为了私利而发动的,对百姓来说只有伤害。
因此,对于朱樉毫不掩饰地说不发动战争的原因只是因为周地无法进行战争的无奈选择,并不是他完全不支持战争,墨翟犹豫了很长时间。
长叹一声后,墨翟的话题一转:“听说朱樉准备制定‘规矩’,敢问制定‘规矩’的要义是什么?”朱樉也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担心墨翟会拂袖而去。
他当然热爱和平,但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战争根本无法避免。
既然无法避免,一向不会与无法解决的问题纠缠的他,又怎么会有靠自己的力量去停止所有战争的想法呢?
他不想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诚信是合作的基础,尤其是像墨翟这样多才多艺又智慧超群的大师,更不是轻易可以请动的。
既然墨翟接受了他这个变通的“非攻”,而这第三个问题又是一直困扰着他的难题,回答起来就更加自然了:“制定规矩的意义,只在于稳定。”
回答虽然简单,墨翟却有些动容。
他深知工匠之间的“规矩”之争,甚至各国之间也有这样的规矩之争,究其原因便是测量方法各不相同。一旦测量的标准稳定下来,这些争论自然就会消失。
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等到后来大明统一天下,以大明之“规矩”代替各国才能解决。
后来虽然不断改朝换代,而每一次改换又会导致“规矩”发生变化,但总的来说,天下再无二“规矩”。
相比之下,世界上其他文明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在千多年之后。墨翟追问:“如何求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