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卫所制度的弊端(2 / 2)

“哎?老祖宗?这么晚了您还没休息呢?我都忘了,您日理万机处理朝政,睡得没那么早。”

“啊?您说我干嘛呢?我还年轻,睡这么早干啥,哪个年轻人不熬夜呀!老祖宗您直说吧,又有何事?”望着电脑上,刚开了一把的云顶之奕,朱辰直接将手机打开了外音。

“哎!最近朝中又发生了一件事,蓟州卫指挥使马远……”朱元璋叹了口气,然后将汤有恭弹劾马远,马远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奴役卫所士卒,以及吉安侯陆仲亨与之勾结的事情说了一遍。

“咱收了他们四个的丹书铁券,又惩处了与他们勾结的卫所指挥使等十数人,但咱心里依然不踏实,温祥卿说得有道理,或许,咱的卫所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征战天下的时候卫所制不错,可到了守成之时,卫所制已然不合时。”

朱辰听完朱元璋的话,乐了道:“我还以为什么事儿呢,老祖宗,您的卫所制度从一开始就有天然的缺陷弊端,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哦?那你说说,咱设立的卫所制度,到底有什么缺陷?咱正好想要革新卫所制度。”朱元璋的脸色有些难看,毕竟卫所制是他最得意之作。

朱辰清了清喉咙,慢慢说道:“卫所制度之优点,在于结合了屯田,‘寓兵于农’减少了中央的财政负担,尤其是明初经济尚未复苏,解决了军队粮食供应,而且卫所制度兼顾边防与地方稳定。

老祖宗,后来的卫所广泛分布于九边重镇与内地要冲,可谓内外兼顾,确保了稳定的兵源,大明的军户都是世袭的,这军事组织也极有章法,上至五军都督府,下至百户所,层级分明。”

“且分散了军权,强化了中央集权,卫所士兵分属于各地,将领的权利也被分割,可以说,像大唐那样藩镇割据的隐患被消除了。”

说着朱辰朝着朱元璋竖起大拇指,赞道:“老祖宗,您还让军事指挥权与调兵权分别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二者互相牵制,这手段堪称一绝,文治武功您与李二差不多。”

闻言,朱元璋脸色才好看了一点儿,随即说道:“你小子别给咱戴高帽子,说吧,卫所制的弊端都在哪里,咱要听实话!”

朱辰琢磨了一下措辞,说道:“首先,土地兼并问题没法避免,就拿陆仲亨这案子来说,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人在凤阳圈地将近千亩土地,还有卫所那边的指挥使,对军户的土地强取豪夺,这情况在大明各个卫所都有,老祖宗您心里应该明白。”

“土地兼并的加剧,令卫所的屯田全部集中于军官、豪强手中,这军户沦为佃农,甚至逃亡也就不新鲜了,老祖宗,而今可是洪武二十年了,大明境内逃脱的军户应该不少吧?”

朱元璋微微颔首,轻声说道:“每年各省都有逃离原籍贯的军户,长此以往再过一百多年,卫所兵卒的生活会更难。”

“这不就对了!”朱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其次,卫所的士兵长期从事农耕,缺乏专业训练,使得军事训练废弛,会导致战斗力低下,这一点现在还看不出来,毕竟现在的卫所兵全都是从天下大乱中活下来的精兵强将,但是大明已经开始稳定了,以后仗不会一直有的。”

“然而卫所军官是世袭制的,老子是指挥使、千户,儿子还是指挥使千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咱们就说那马远,一个指挥使,就能强占他人妻子,欺男霸女无恶不作,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当兵?不逃才怪呢!到了明末天启皇帝与崇祯皇帝那会儿,许多卫所已经名存实亡,实际兵力不如额定人数的一半。”

“这么严重吗?”朱元璋虽然知道有逃兵,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历史上,大明中后期,卫所兵缺乏训练、装备落后,面对蒙古骑兵与倭寇的时候屡战屡败,朝廷不得不依赖募兵来对抗敌人戚继光的戚家军,俞大遒的浙江兵,这都是有名的将军,所以到这个时候,卫所制度显然已经不合时了。”

而且卫所制度还会造成社会固化跟军户地位低下,大明朝的军户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当了军户就要世代赋役,不得脱离军户籍贯,且军户社会地位低下,还不如农户呢,搞得都没人愿意跟军户结亲,当兵不光荣,玩命还得被人歧视,老祖宗您说说,天下有人愿意干这种买卖么?”

“照你这么说,咱的卫所制度一点好处都没有吗?”朱元璋有些不甘心。

“我不是说了吗,在大明刚刚建立的时候,卫所制度稳固边疆、稳固内部效果极佳,但是面对明朝中后期的战争,难以应付,土木堡之变、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还有满清崛起,僵化的组织与低效的动员能力暴露无遗,注定要被淘汰。”

“史书记载,嘉靖年间,八十多名从台州府登录,然后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杀到了金陵城下,那是金陵城中的高官和士兵只能关紧城门,没有一个敢于出城应战。”

听到这话,朱元璋顿时脸色涨红,一巴掌拍到案桌上道:“耻辱啊!耻辱!”

“这的确是耻辱,卫所制度的设计就存在根本性的制度缺陷,您在的时候没人敢指责,您离开之后更没人敢改变,只能一直用下去。”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喃喃道:“照你这么说,卫所制度的确该变了?”

“趁着老祖宗你还在,卫所士兵还没彻底堕落的时候,变革是最好的,不然后面的皇帝,没用您的威信,怎么敢变革,大明后期有个叫张居正的能臣,堪称‘摄皇帝’,在进行改革的时候试图整顿卫所,但最终都无疾而终!”

“原来如此嘛!”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说道:“那你对于变革军制有什么建议吗?”

“要想变革军制,就必须先了解军制的发展。”

“哦!你倒是说说!”朱元璋当即正襟危坐道。

“春秋时期延续了西周‘国野分治’的传统,什么是‘国人’,那就是贵族、士人、自由人,而‘野人’便是平民或者依附民不能服役,故春秋时期是贵族垄断军事权力的时代。

那时候的核心战力——战车甲士多由贵族子弟担任,还要自备武器、战马、铠甲,形成了‘兵车’文化,所以那时候谁的战车多,谁的战力就更强,战车上的甲士也都是贵族,不过后来步战步兵崛起,平民也就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你说得不错!”朱元璋点了点头。

“后商鞅变法,所谓‘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彻底打破了贵族的垄断,旧的贵族没有军功剥夺特权,平民可以通过战功跻身上层商鞅的变法,让秦国的百姓好战,社会动员能力极强,所谓‘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可惜秦以军功爵制度横扫天下,最后也因为过于严苛而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