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群臣的样子,朱元璋笑了笑,然后再次说道:“诸卿对于新军制可还有其他问题?”
户部尚书郭允道当即站了出来,脸上挂着笑意,拱手赞道:“陛下圣明,此制度可改卫所制度之弊端,令我大明武运昌隆!”
这勋爵九转制彻底打通底层军户上升的渠道,激发了军队的活力,而勋贵们的地位,则受到了直接威胁,他们这些文官能不高兴吗?
礼部尚书刘仲质亦站出来,称赞道:“陛下有大决心,除卫所制度之弊端,开新朝之雅政,臣佩服至极!”
文渊阁大学士宋讷更是笑容满面,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必竭尽全力,为陛下推行新的军制改革!”
刑部尚书开济高声道:“陛下,臣认为这新政对我大明有百利而无一害,满朝文武皆愿意支持陛下的新政!”
谁跟你“满朝文武”了?
朝中的武勋心里别提多大火气,可陆仲亨等人的事情摆在那里,朱元璋借着这次机会推行新政,武勋将官们根本没有办法反对。
瞧着文官们一个个跳出来称赞朱元璋新政的样子,许多武勋干脆别过脸去,眼不见心不烦。
这时,定远侯王弼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还有疑问?”
“定远侯,你说!”朱元璋点了点头。
“陛下,从这勋爵九转制来看,必定要裁撤一批年迈的卫所士兵,臣想请问,这批士兵该如何处理?”王弼提出了最后的问题。
“定远侯所言正是咱接下来要说的。”朱元璋微微颔首,然后说道:“诸卿可还记得之前咱所设立的乡官制度?”
听到这话,文官们脸色变了一下,心里顿时一咯噔,莫非陛下……
真是害怕什么就来什么,只听朱元璋继续说道:“这些卫所士兵跟着咱一起打下了这大明江山,所以咱决定让这些被裁撤的兵卒去乡镇担任乡官,帮着咱治理地方。”
哗!朱元璋话音落下,文官们顿时一片哗然。
新的军制改革,是刨武勋功臣的根,但让退役的兵卒去担任乡官,这不是抢了他们的“肉”么?
乡官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留给那些吏员晋升的,一个是留给那些士人家中子弟的。
朱元璋这么精明的人,明摆着要将退役兵卒散到这两个渠道里,帮他掌控基层。
“陛下!”右都御史汤有恭高声道:“臣觉得此事不妥,军中兵卒大多目不识丁,让他们上阵杀敌还可以,治理地方如何行?”
礼部尚书刘仲质亦站出来,说道:“是呀!臣亦认为军伍之人不可担当乡官,他们不懂圣人经典,如何教化百姓?”
武勋集团因为军改新政,气氛压抑,如今终于找到了机会,反击。
长兴侯耿炳文轻笑一声,道:“汤御史、刘尚书,你们二位言过其实了吧?秦汉时期,就有三老、啬夫、游徼,游徼是干什么的?就是专门管治安巡查的,难道,诸公的所谓圣人经典能巡逻、捕贼,维护地方安宁?恕我直言,那些士子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对付得了乡野的狂徒。”
文渊阁大学士宋讷眉头紧蹙,道:“长兴侯言重了,行教化之事,令百姓不作恶,一样能令地方稳定,相反,本官听说军中某些士卒匪气十足,到了地方恐怕会为祸一方,还不如不用!”
永昌侯蓝玉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闻言,他指着宋讷质问道:“宋讷!你方才口口声声‘必竭尽全力,为陛下推行新政’,现在却又阻挡新政,你到底是什么居心?莫不是不想我大明繁荣昌盛?”
宋讷老脸一红,支支吾吾地说道:“本官就事论事,永昌侯何必翻旧账?”
蓝玉都快气笑了,宋讷的话还没过去一刻钟,这怎么就成了“翻旧账”?
新的军制改革,武勋集团的损失太大了,不过,朱元璋让退役的军兵入乡官,倒是给他们找补了不少。
“军伍之人粗鄙,当了乡官必定会让当地混乱,请陛下三思不可行此新政!”
“军伍之人粗鄙?难道读书人就高尚么?《大诰》之中记载的有多少都是读书人办的恶事?”
“那又如何?改不了武人不会治理地方的事实,让军卒入乡官,天下必乱,尔等莫非忘了前唐藩镇之事!”
“笑话!当初驱逐暴元的时候,多是武人为陛下出力,才能驱逐鞑虏,光复华夏!你凭什么说武人会让天下乱!”
……
奉天殿,文臣武将之间争论不休,谁都说服不了谁,整个奉天殿都快成了菜市场,闹哄哄一片。
“都给咱闭嘴!”朱元璋当即大喝道。
众臣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请罪道:“臣等失礼,请陛下恕罪!”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令裁撤军卒择优进入乡官的事情,与军改新政一起推行,咱心意已决,尔等不必再议!”
朱元璋拍板定调,令武勋集团长出了一口恶气,而之前还得意洋洋的郭允道等人,成了霜打的茄子没了精神。
不过,朱元璋的新政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新军制施行之后,军中的人才稀缺,咱决定在金陵建立大明‘军校’,为大明培养军事人才,朕为校长,太子为副校长,此为定制,傅友德,蓝玉,王弼,你们这些久经战阵的沙场宿将,都得去给军校的学子上课,不得藏私!”
闻言,傅友德站出来,轻声说道:“臣定全力以赴,为大明培养人才,壮我大明国威!”
朱元璋为校长,这可是天子门生,而他们这些人去上课,也有了师生的名分,这对于武勋集团来说是好事。
傅友德表态,蓝玉、耿炳文等人亦陆续站出来,表示会全力以赴,支持新政!